辞旧迎新之际,一起来听他们的新年心声(教育援助篇)
来源:福建教育杂志社《学生周报》 时间:2024-02-15 10:48

  雪域高原,戈壁大漠,祖国的西部风光旖旎,也生长着孩子们对美好明天的渴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山高路远、不惧条件艰苦,奔赴西部,倾情浇灌教育之花。2024农历新年,我们请来我省教育系统援藏、援疆等援边团队,倾听他们的回顾与期许。回望山河漫漫,祝愿征途辽阔!
  讲述人:福建省教育厅援藏干部 陈鹏程
  这一年,我们实施了福建援藏“阅爱西藏-昌都儿童阅读教育计划”。在海拔4500多米的八宿县郭庆乡,我们遇上一个叫罗布的藏族孩子。他最喜欢的书是《中国桥》,港珠澳大桥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的家乡有318国道上最艰险的怒江72拐,一年多来我走了6趟,而罗布和他的家人可能要走一辈子。他打算努力学习,考出西藏,把高科技带回来,为家乡修一座桥。

  这一年,援藏干部们和当地的孩子结对子,送去关爱。我结对的藏族孩子叫罗松多吉,是个有点调皮的男孩。寒假前,我替他修好了手机,约好远程给他批改数学和地理作业。在分别的日子里,小伙子坐上凌晨4点发往洛隆县的返乡客车,7个小时的行程里,他给我发来日出雪山的照片。

  人与人之间架着看不见、数不清的桥。罗布和罗松多吉就像一座带我们走进西藏的桥,让我们看见万千藏族人的生活缩影;而我们也在当地用教育、用真情,为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架起与知识、与梦想、与祖国连心的桥。
  讲述人:福建省教育厅援疆干部 方嘉
  这一年,是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的阿尔娜古勒·道列特别克刻骨铭心的一年,在福建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她重拾对未来的期望,回到了课堂。
  2013年,阿尔娜古勒的父亲不幸从高处摔下,高位截瘫,长期卧床无法自理,一直由大姑照顾。2023年9月,我们到阿尔娜古勒家慰问时,了解到她的大姑前段时间生病离世,她放心不下卧床的父亲,6月份遗憾地从学校退学,在家独自照顾父亲,她说:“我不能因为上学放弃家中的爸爸。上学时,自己心里始终放不下,不知道爸爸有没有吃好饭,有没有安稳睡觉。”

  经多方了解,阿尔娜古勒的二姑住在呼图壁县,我们赶忙联系了她的二姑,并让阿尔娜古勒回到了学校。现在,阿尔娜古勒的父亲住在二姑家,平时有人照顾,她自己在学校也学习勤奋,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我打算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把家里人养好。”她的眼里闪烁着对于未来的希冀,“真的很谢谢那些在生活中给予我善意与照顾的援疆干部叔叔阿姨们,他们用爱与行动一次又一次的温暖我的家庭。希望祝福化作风,吹送到你们的身边,永远平安幸福健康。”
  讲述人: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边坝工作组 王阿勇
  “王老师,我们学校一年级学生仁青卓嘎和白玛多吉患有眼疾,援藏医生建议尽快送往漳州市医院眼科接受治疗。但是孩子还小,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也没出过远门,该怎么办?”多许村教学点德嘎老师焦急地问道。西藏医疗基础较为薄弱,如果孩子们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便会落下终生遗憾。在上级的支持下,我带着两位藏娃和陪护家属赴漳治疗。藏娃们都是第一次出远门。路上,他们起先拘谨不安,沉默少言;随着彼此熟悉,他们开始显露童真,开朗大方起来。到达漳州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手术和细心照护下,仁青卓嘎的眼睛很快恢复。看着镜子中自己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白玛多吉也在进一步检查后,朝着更明确的治疗方向,踏上新一轮的求医道路。此次藏娃的赴漳求医之行,一路上都有热情负责、胸怀大义的人相伴,每个人都为藏娃的世界点亮一束光。

  讲述人:福建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工作队 张碧英
  在我援教的学校,有个叫马馨的男孩令我印象深刻。初识马馨时,他性格有些孤僻,常趴在桌子上;他字写得潦草,成绩也不大令人满意。一天课前,他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昨晚梦到你了!”“哦,梦到我什么了?”我忍不住问他。“梦到你回去了,我很难过。”“谢谢,看来你心里是有张老师的!”上课铃响了,我们的谈话便没能继续。
  他之所以愿意与我敞开心扉,还得从我的小小举动说起。一次课后服务,孩子们各自前往所在社团,马馨也是如此,可他把作业本落下了。那他晚上怎么做作业呢?我决定给他送去。当把作业本交到他手中时,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惊讶与开心。从那之后,原本对课堂持无所谓态度的他变得爱思考、勤回答,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近几次单元小测,全班有几个孩子得了九十几分,他就是其中一个。
  新旧交替之际,我回想过去的付出与努力,我对自己说:认真的样子真好!虽然有点苦,但更多的是收获——收获进步,收获被肯定的喜悦!

  讲述人:厦门市首批援临支教工作队 陈登连
  支教东乡族自治县汪集学校时,我将扑克牌游戏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下课铃响了,他们仍舍不得离开。“老师,您还能给我们上一节课吗?”“能留下联系方式吗?我以后有问题可以请教您!”孩子们围着我,拿着纸笔纷纷找我签名留念。研讨交流时,老师们说:“以前我们总不让孩子玩,听了您的课,才发现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有趣!”
  凭着满腔热血,我创建了东乡第一个名师工作室。我不但在黄土高坡上撒播了自己“情理教育”的种子,也打开了放眼东部的教育之窗。透过这扇窗,西部的师生看见厦门湖里的魅力课堂,更扬起了探索远方的梦想风帆。

  讲述人:福建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 曹晓华
  我刚从师范毕业时就萌生了到西部支教的想法,直到2019年7月才实现愿望,怀着一腔热血来到美丽西藏,至今我已参加两批次援藏工作。早已听闻西藏条件艰苦,亲身感受后更深深体会援藏工作的不易。
  在西藏,我负责四至七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这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利用周末开设美术兴趣小组课,创办了卡若二中建校以来的第一个画室。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可是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美术工具,于是我买了不少绘材送给他们。他们非常高兴,说要把西藏最美的风景画下来送给我。
  因为缺氧,我睡眠质量极差,经常半夜被憋醒,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也在逐渐减退。孩子们也许看出了我的不适,经常偷偷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一些零食,还留下小纸条:“老师您太辛苦啦!要注意休息,好好保重,这瓶牛奶给您补身子!”还有些小女孩会腼腆地塞给我糖果,包装纸被攥得皱巴巴的,一看就知道这颗糖已经在她们手中攥了很久。这是我吃过的最甜的糖。犹记上一批援藏工作告别会上,孩子们紧紧抱着我,哭着说:“老师您别走,我们舍不得您,留下来教我们画画吧!”一声声挽留至今仍在耳边回荡,孩子们的真诚淳朴令我深深感动,所以我决定继续参加援藏工作。
  新年来临,我想对孩子们说:“日历上刚翻过去的那一页,记录着我们坚实的脚印,而崭新的一页,等待我们画出最美的画卷。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再出发!”

  讲述人:福建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 郑继武
  飞抵邦达机场,脚踏圣洁土地,仰望湛蓝天空,喜会热情藏民。踏上这片土地,我不由得思考:三年援藏支教时光,我可以做些什么?
  站上三尺讲台,能量满满。以我教学所见,尽我教学所识,展我教学所解。教育先于教学,思维先于知识,方法多于灌输。一节课后,一个戴着眼镜、略显瘦小的学生走上前告诉我:“您的课上得真好!”教育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和学生谈心成为我支教时光中不可或缺的日常,让我的援藏生活丰富又幸福。课余时间漫步校园,与学生并肩同行,我们聊西藏,聊福建,聊理想,聊家常,用我的已知开启学生的未知。在一次次贴心交流与关心照顾下,丁增同学道出心声:“比起叫您‘老师’,我更想叫您‘爸爸’。自从认识您,我心里便有了依靠。您知道吗,您的那一句‘我很关心你的成长’,让我开心了一整个暑假!”
  清澈眼神里的渴望,纯真笑容下的善良,鞠躬问候中的尊重,朴实言语间的感激,这是对援藏教师最好的馈赠。

  讲述人:福建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 陈惠卿
  “尊敬的陈老师,您到家了吗?您回去后我就回到了福利院,有空时我就会想起您给我们上课的情景。有次太极拳课,您叫我在前面示范,还问了我的名字。当时您能说出我来自丁青县,我在同学面前好神气啊!您经常关心我的学习,鼓励我积极向上,建议我提前规划未来。这里的河流结冰了,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呀?祝您无忧无病,工作顺利!”
  这个给我发消息的男孩叫嘎松伦珠。开学第一节我上的是室内体育课,我提出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别看他身材清瘦,各项运动技能都掌握得不错。他说,除了跳藏区锅庄舞,其他运动他都会。后来我才知道,嘎松伦珠双亲早逝,之后他就生活在昌都市第一福利院。福利院有运动操场,却没有人教他跳锅庄舞。在西藏的日子里,我有时也会自己做饭,每次都叫上嘎松伦珠一起吃。他太瘦了,有必要为他加点营养。后来我发现,他这学期就没像之前那么爱生病了。
  嘎松伦珠的成绩不错,他跟我说:“老师,我想考到漳州的西藏班。”我知道,这孩子珍惜和我在一起的时时刻刻。我想给惠民班孩子所有的爱,除了嘎松伦珠,我还结对了另一个男生和十个女生。我下定决心在西藏留下一些带不走的东西,除了教学示范,还有我对藏区孩子的情。
  “老师前天就到家了。你在体育课上表现优秀,样样争先,希望你也能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上,寒假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卡若区四处结冰,好在福利院管理得很好,我很放心你的安全,但你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运动过后。年后惠民班开学前,我就到福利院看你……”我回复着他的消息,“老师祝你一生平安顺遂,心想事成,前程似锦!”这是对嘎松伦珠的祝愿,也是对我所有的孩子们的祝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