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动二十条措施我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来源: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 时间:2020-01-04 13:59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实效。

  《行动方案》包括五大行动二十条措施:

  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攻坚行动

  健全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和退出机制。学校应当严把教师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建立健全基于政治素质、师德表现和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课堂教学退出机制。新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各高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推动学校普遍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公办民办高校校际思政课教学协作机制。

  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招生培养规模。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本科专业,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推动高校调整优化研究生招生专业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连续五年的比增不低于8%。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硕士、博士学位。

  实施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省、市、校三级培训体系,每年在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2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确保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每5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培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省级设立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教学名师工作室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等项目。

  实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支持计划。设立一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高校要确保每位专职思政课教师每5年至少参加1次国内实践研学,中小学校要确保每位思政课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其中参加外县(区、市)实践教育活动至少1次。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境外研修。

  实施思政课学科支撑能力提升计划。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列入福建省高峰和高原学科建设项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实施“1+N”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航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要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推动各地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所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施思政课课程内容创优行动

  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思政课课程标准,在大中小学开好思政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支持福建师范大学等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动高校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支持有条件学校面向境外生开设思政课。

  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加强思政课选修课教材和教辅建设。省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选修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选修课教材建设规划。各地或学校开设思政课选修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地方读本。分课程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教案解析等教学辅助材料。推进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文库”等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

  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建设。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年遴选建设100堂高校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和100堂中小学学科德育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教学名师和团队。

  实施思政课教法创优行动

  完善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遴选若干所思政课建设强校和若干名高水平思政课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以包课包片包校等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教师试讲、听课、评课等活动。推动高级职称教师或教学名师与中青年教师结对,推动思政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深度融合。

  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培育建设一批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特色项目和创新课例,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一批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建立一批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建设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择优推广。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省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落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发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推动学校建好一批学生理论读书社。持续办好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和主题征文、微演讲系列活动。

  实施思政课建设机制创优行动

  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实绩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权重。高校要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并向一线教师倾斜。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各地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在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

  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并给予倾斜支持。各地要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教学改革等。各级设立的荣誉称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

  开展思政课示范课巡讲、优秀成果巡礼和专项巡察。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组建高校和中小学“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定期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活动。遴选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深入开展巡礼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抽调相关方面的骨干力量分赴各地各高校巡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施思政课建设环境创优行动

  推动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机制。落实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省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思政课的要求。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

  进一步落实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实施高校思政课创优攻坚行动和一校一策集体行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案并深入实施。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

  完善学校思政课建设格局。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