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郑若宜:根在莆田 情牵教育
来源: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 时间:2019-09-07 10:38

  人物名片

  郑若宜,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特聘台湾教师,第四届福建省“友谊奖”获得者。

  “来莆田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只是我没想到,一来就呆了这么多年。”郑若宜老师出生在台湾,1984年毕业于台湾静宜女子学院,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88年又赴新西兰麻赛大学深造,获教育硕士学位。她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莆田人,在年轻时去了台湾,并生下4个孩子。“在我读大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告诉我,父亲曾一直希望有一个子女回到家乡,为家乡做点事。作为家中老大,我很想完成父亲的遗愿。”机缘巧合,2004年初,郑若宜得知莆田学院急需一位中英文娴熟的教师,便主动提出了任职申请。

  潜心治学教书育人

  对于加入莆田学院的决定,郑若宜老师既欣慰又充满信心,她说:“莆田学院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我喜欢这种年轻。因为年轻,所以充满活力;因为年轻,所以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

  在莆田学院,郑若宜老师主要负责英美文化课。活泼的课堂背后,离不开严谨认真的备课,虽然每年上的课程都是一样的,但郑若宜老师每次上课都要花时间来备课,尽量让课堂上的知识丰富起来,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不局限于课本。

  在舞蹈中追求教育理想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郑若宜老师萌生了教授土风舞的想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2005年2月,学校正式成立了土风舞社,社团集艺术、文化、娱乐为一体,以舞蹈为媒介,为学生学习异国文化开启一扇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了解并欣赏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土风舞独特的魅力,使社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并逐渐成为莆田学院的王牌社团。

土风舞教学

  2007年10月,在郑若宜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又创立了巴尔干土风舞社,每年都会聘请台湾友人来校授课教舞。“我的心愿就是培养一批有远见、能做事、爱自然、懂生活的学生,实实在在求知识、彬彬有礼对待人,悠遊在艺术的真善美、从容于举手投足之间。”郑若宜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说。

  公益是一门必修课

  学做公益,是郑若宜老师教给学生的一堂必修课。“我以前在台湾读大学的时候,每年寒暑假,都会和爱心社社长一起,带着志愿者去新竹少年监狱给他们做课辅和康辅。”在新西兰期间,郑若宜老师也参与了国际难民营慈善组织下属的志愿服务。“帮助照顾难民,帮助他们在陌生的国度安顿下来。”她认为,在服务过程中,增加了阅历,得到的收获远超过付出的劳动。

社团公益活动

  2013年,郑若宜老师第一次在莆田学院开展义卖活动。那时,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位同学,身患重病急需用钱,郑若宜老师领着学生做了几百份肉燥饭,在校园里义卖,共收到爱心款8100元。对于这次义卖活动,郑若宜老师十分看重:“一方面义卖的钱能够帮助这位患病的同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懂得了如何行善,教给他们公开、透明的慈善意识。”2014年3月27日,郑若宜老师又带领土风舞社的社员们举办了一次义卖瓜仔饭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286名师生的支持,为体育学院一位不幸罹患重病的男生募集爱心款10357.5元。

  除了义卖,郑若宜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参与了5.12祈福活动、“Change3721—城市舞蹈家”健康快闪公益行动、看望莆田黄石福利院的孩子等。郑若宜说,无论是开展义卖活动,还是传授急救知识,都是希望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意义,让他们在走向社会后终生受用。

  继续走在努力的路上

  2005年4月,郑若宜老师因深厚的教育情怀和显著的教学成绩,被授予福建省“友谊奖”。

和学生们在一起

  “我很热爱教育啊,也很热爱生活”。郑若宜老师体内拥有着用不完的能量,灭不掉的热情火焰。她依然坚持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和阅历。目前,郑老师正在研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她无时无刻不在勉励自己“继续走在努力的路上”。留在莆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家国情怀、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青年人,成为了她教育事业上终极的价值追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